企业从成立到运营,再到发展壮大,每个环节都可能遇到法律问题。很多老板因为不懂法,等到纠纷找上门才慌了神。下面空格律所讲讲企业经营中最常见的10类法律问题,帮你避开风险坑。
01、合同风险
合同是企业在经营中最基本的法律文本,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。比如合同条款写得不全(像没明确交货时间、违约赔偿标准)、履行时没留证据(送货单没签字、聊天记录没保存),都可能引发纠纷。小到采购原材料的合同,大到合作项目的协议,只要涉及签字盖章,就有合同风险,几乎渗透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,必须重视。
02、企业设立及解散时的法律风险
-设立时的风险:比如发起人没按约定出资(说好出 100 万只出 50 万)、抽逃注册资本(钱进公司账户后又偷偷转走),或者搞 “虚拟股东”“隐名出资”,这些不规范操作会让公司成立后纠纷不断,严重的还可能涉及虚报注册资本罪、抽逃出资罪。
-解散时的风险:公司注销前没做好清算(比如没还完外债就注销),会导致股东承担连带责任,引发债务纠纷。
03、公司内部权益纠纷
公司成立后,股东之间、股东和董事会之间很容易闹矛盾。比如股东对股权归属有争议(“这部分股份该归我”)、股权转让没谈拢(买家付了钱却没过户),或者股东起诉要求确认公司设立无效。新公司法实施后,这类纠纷更常见,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公司正常运营。
04、企业改制、兼并及投资法律风险
企业想扩大规模,搞改制(比如从个体户改公司)、兼并其他企业、对外投资时,容易遇到两类问题:
-改制 / 兼并本身的纠纷:比如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时,职工持股问题没谈好;兼并时没查清楚对方的债务,接手后背上 “烂摊子”。
-投资 / 融资纠纷:对外投资时没评估项目风险,或者融资时签的协议有 “陷阱”(比如高利息的非法借贷),都可能让企业亏大钱。
05、企业知识产权风险
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,企业没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,或者不小心侵犯别人的,都会出大问题。比如:
-自己研发的技术没申请专利,被同行仿冒却没法维权;
-产品宣传图用了别人的图片、广告语抄了知名品牌,侵犯著作权或商标权;
-员工离职时带走商业秘密(比如客户名单、核心技术),给企业造成损失。很多国外企业会主动维权,国内企业更要提升知识产权意识。
06、企业侵权纠纷风险
企业对外经营时,可能不小心侵犯他人权益。比如:
-生产的产品有质量问题,导致消费者受伤(像家电漏电伤人);
-化工企业排污超标,污染环境侵犯周边居民权益;
-运输公司送货时损坏货物,没按约定赔偿。尤其是高危行业(化工、医疗)、服务行业,更容易遇到这类侵权纠纷。
07、涉外案件法律风险
随着经济全球化,企业和国外公司合作或竞争时,容易因 “不懂规则” 吃亏。比如:
-和外企合作时,没熟悉对方国家的法律,签的合同在国外不生效;
-外贸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(国外说你的产品卖太便宜,加征高额关税);
-去海外开拓市场时,不了解当地政策,项目被强制叫停。跨国企业法律机制完善,国内企业应对不当很容易受损。
08、人力资源纠纷风险
从招聘到员工离职,每个环节都可能触发劳动纠纷:
-没签劳动合同、没交社保,员工起诉要求赔偿;
-开除员工没合法理由(比如因为员工怀孕就辞退),引发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纠纷;
-员工工伤认定、职业病赔偿没处理好,闹到法院。这类纠纷不仅影响企业声誉,还会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。
09、经营管理人员违法犯罪风险
有些企业高管或核心员工会犯违法犯罪的错,比如:
-收受贿赂、搞商业回扣(拿供应商的好处,采购劣质原材料);
-证券、银行行业的高管搞内幕交易、挪用资金;
-工程企业负责人偷工减料,导致重大安全事故。这类问题往往是 “窝案”,一个人出事牵出一群人,严重的会让企业垮掉。
10、税收征管方面的法律风险
有些企业为了少交税,搞违规操作:
-做 “两套账”,一套对内真实记账,一套对外虚报收入逃税;
-外贸中虚报进出口货物的品种、数量,偷逃关税;
-虚开增值税发票(比如没实际交易却开发票抵税)。这些行为一旦被查,不仅要补税、交罚款,还可能涉及逃税罪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。
如果企业不清楚怎么应对这些风险,或者已经遇到了纠纷,可咨询空格律所。空格律所有丰富的企业法律服务经验,能帮企业梳理风险点、制定应对方案,让经营更稳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