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合同执行过程中,纠纷很常见,可能是对条款理解有分歧,也可能是一方没按约定履行。不少人遇到合同纠纷不知道该选协商还是起诉,异地纠纷更是一头雾水。下面空格律所就把合同纠纷的 4 种解决方法、异地纠纷处理要点,以及是否会判刑的问题讲清楚,帮你高效维权。
遇到合同纠纷,优先选成本低、耗时短的方式,实在解决不了再走法律程序,具体分 4 步:
1. 第一步:双方自愿协商,签补充协议明确争议
为避免纠纷扩大,首先建议双方友好协商。如果是对合同条款理解不一样(比如 “付款时间” 没写清),可以签补充协议把争议事项说清楚;如果是执行中出问题(比如货款没按时付),可以约定付款金额、最晚付款时间,以及没按时付的违约责任(比如逾期每天付多少违约金)。协商成功的话,不用走后续流程,成本最低。
2. 第二步:协商不成找机构调解
要是双方谈不拢,能找第三方机构调解,不用直接对簿公堂。常见的调解方式有两种:
人民调解:去纠纷当事人所在地,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,比如社区、乡镇的调解委员会,调解员会居中协调;
行政调解:主要是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,比如当地市场监管局,由工作人员在平等基础上分清是非,帮双方达成调解协议(注意:如果一方是国企,也能找上级机关调解,但上级机关不能用行政权力强迫双方接受)。
另外,合同管理机关、仲裁机构、法院也能提供调解服务,具体可根据纠纷类型选择。除此之外,也可以找我们空格律所咨询。
3. 第三步:不愿调解就申请仲裁,前提是有仲裁条款 / 协议
如果调解没成功,且合同里写了仲裁条款(比如 “发生纠纷由 XX 仲裁委处理”),或者纠纷发生后双方补签了仲裁协议,就能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。仲裁结果和法院判决有同等法律效力,而且通常比诉讼流程快。
4. 第四步:没仲裁约定就起诉,走司法程序解决
要是合同里没写仲裁条款,事后也没达成仲裁协议,就只能向法院起诉,通过司法途径解决。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,判决生效后对方不履行的,还能申请强制执行。
二、异地合同纠纷如何处理?
异地合同纠纷常见两种情况:对方当事人在异地、交易的东西(比如货物)在异地,处理时可以分两步:
先远程协商:因为异地跑一趟麻烦,先通过电话、邮件、微信等方式沟通,尽量达成和解。比如对方在外地没按时发货,先协商是否补货、延迟发货的赔偿金额,避免直接走法律程序;
协商不成看管辖约定:如果必须走仲裁或诉讼,先看合同里的管辖约定 —— 要是约定了 “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”“由 XX 仲裁委管辖”,就按约定来,能避免跑到外地维权;要是没约定,一般得去被告所在地(对方当事人所在地)或合同履行地(比如货物交付地)的法院起诉,建议提前了解当地司法流程,减少诉讼风险。
三、合同纠纷会判刑吗?
大部分合同纠纷是民事问题,比如货款拖欠、货物质量不达标,不会涉及刑事处罚,但如果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二十四条的 “合同诈骗罪” 情形,就会变成刑事案件,可能判刑:
用虚构的单位(比如假公司)或冒用别人的名义签合同;
用伪造、作废的票据(比如假支票),或虚假的产权证明(比如假房产证)做担保;
没有实际履行能力,却先签小额合同、履行小部分义务,骗对方继续签合同、付货款;
收了对方的货物、货款、预付款后,直接逃匿;
用其他方法骗对方财物(比如签了合同却根本不打算履行)。
如果涉及以上情况,原本的民事纠纷会变成刑事犯罪,最高可能判无期徒刑。所以遇到合同纠纷要谨慎,发现对方有诈骗嫌疑,及时收集证据并报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