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日常生活,我们需要签合同,也是双方保障。但现实里,合同纠纷经常出现,不仅搞砸合作关系,还可能让你亏得厉害。下面空格律所就带你搞懂合同纠纷的常见问题,知道该怎么应对。
一、合同纠纷常见问题
01、条款写得模糊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合同编明确要求,合同内容得清晰具体。可很多人签的合同却满是模糊表述,比如 “尽快交货”、“合理赔偿”——尽快到底是 10 天还是 1 个月?合理又怎么算?
之前有两家公司签钢材买卖合同,就因为写了 “尽快交货”,卖方拖了两个月才发货,买方直接拒付货款,最后闹上法庭。还有的合同不写违约金计算方式、赔偿范围,真出了问题,违约方想赖账很容易,守约方只能干着急。
02、合作对象不靠谱,风险翻倍
签合同前不查对方 “底细”,很容易踩雷。比如有些企业图省事,和没施工资质的个人签工程合同,结果工程烂尾,不仅拿不到合格工程,想追责都找不到人,甚至自己还会被监管部门处罚。
还有 “无权代理” 的坑:员工没得到公司授权就擅自签合同,要是对方有理由相信他能代表公司(比如拿着公司名片、盖了假章),最后公司还得替员工 “背锅”。
03、不按约定履行,还没证据
合同签了,不按约定履行也是大问题。租客拖欠房租、擅自转租房屋,这些行为都违反合同约定。而且很多人缺乏证据意识,验收单随手一扔,沟通记录随便就删,等到打官司的时候,才发现自己口说无凭,吃了大亏。
【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怎么区分?点击空格律所合同纠纷咨询】
二、遇到合同纠纷?该怎么解决
01、模糊条款理清楚
起草合同时,要照着《民法典》要求,把关键信息写清:比如买卖的标的(买什么东西)、数量、质量标准、交货时间(别写尽快,写合同签订后 30 日内)、付款方式、违约金(比如逾期一天付总金额1%的违约金)。
要是合同已经签了才发现条款模糊,也别慌:可以和对方协商签补充协议,或者参考合同其他条款、行业交易习惯(比如同行业通常合理赔偿是货款的20%)。实在搞不清怎么补,也能咨询空格律所,帮你梳理条款漏洞,制定补充方案。
02、遇到“不靠谱主体”及时止损
发现签合同的对象没资质或者无权代理,别慌!根据法律规定,在规定时间内,可以主张合同无效或者撤销。合同无效后,拿了对方的东西要还回去,有过错的一方得赔偿损失,双方都有错就各自担责。
03、应对方法
第一步先协商:和对方坐下来谈,比如租客拖欠房租,可协商,比如先付一半,剩下的 1 个月内补清,省时省力;协商不成,找第三方调解机构(比如行业协会、社区调解委员会)帮忙调和。
要是还解决不了,就走法律途径:想快解决可以选仲裁(提前在合同里约定了仲裁条款);想靠法院判决,就得提前准备好证据(合同原件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、验收单等),精准用法律维护权益。要是不知道怎么收集证据、写起诉状,空格律所也能提供帮助,帮你梳理案情,提高胜诉概率。